时间:2023-05-18 01:56:03 | 浏览:267
2023年3月28日,蓝月亮集团发布2022年全年业绩公告,在我国消费发展长期向好的趋势下,蓝月亮积极把握市场机会,2022年业绩稳步提升,实现全年营收约人民币67.85亿元,同比增长约7.7%,毛利率由上半年的53%,增长至全年57.8%。经调整EBITDA达12.56亿港元,派末期息每股0.168港元。
市场人士分析,从财务数字看,全年净利润的下滑部分源于2022年上半年的汇兑损益,但从其营收、经调整EBITDA等关键性经营指标来看,蓝月亮的全年业绩表现仍相当稳健,在2022年行业整体承压的市场环境下,实属难得。这主要源于蓝月亮多年积累的品牌力及优异的产品力,加上渠道改革和新品推出带来的突破性发展,实现了营收增长、毛利回升,整体经营业绩不断改善。
专注洁净30年,蓝月亮以技术创新为引擎,持续健全产品体系,已覆盖衣物清洁护理、个人清洁护理、家居清洁护理三大领域,拥有超过90个产品品种,为消费者提供全方位清洁护理解决方案。根据年报,2022年蓝月亮衣物清洁护理业务销售收入达68.21亿港元,同比增长约5.7%,核心业务稳步发展。
2022年蓝月亮在产品拓新方面取得多项突破,多款新品持续为集团贡献增长活力。以2022年新推的“运动型洗衣液”为例,这系列新品为解决运动人群衣物汗味痛点而研发,其有效去汗味、抑汗味的个性化功能获得市场一致认可。
实际上,近年来蓝月亮在产品创新方面表现亮眼。在衣清领域,随着消费升级,消费者对于生活品质的要求不断提高,面对“嗅觉经济”、健康除菌等多元化消费需求,蓝月亮推出了浓缩柔顺剂、内衣专用洗衣液、除菌去味洗衣液等产品,受到消费者广泛喜爱;而在个人清洁护理领域,蓝月亮研发推出的泡沫抑菌洗手液、自动洗手机、免洗抑菌洗手液等个护用品,为消费者带来舒适便捷的清洁体验,也取得良好市场反响;在家清产品方面,近年来消费者对于家居环境的卫生要求越来越高,针对家庭不同场景的清洁需求,蓝月亮推出多用途除菌液、洗衣机清洁剂等产品,为消费者家庭清洁提供细致保障。
与此同时,蓝月亮还带来高质量的洁净服务。多年来,蓝月亮密切关注消费者洁净健康体验,坚持知识营销,通过在零售网点配置专业的“洁净顾问”,在电商平台、社交媒体成立专责团队开展在线营销,开通7×24小时客服热线等向消费者传递专业的洗涤知识,帮助用户解决洗涤难题。同时,蓝月亮还通过举办蓝月亮节、独家冠名央视湖南卫视中秋晚会,以及赞助第三十一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等营销活动,加强与消费者的互动,实现洁净知识的深远传播。
通过产品与服务双轮驱动,蓝月亮不断提升消费者品牌感知度,市场持续增长,行业领先地位愈发稳固。根据中国商业联合会、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统计数据,蓝月亮洗衣液连续13年(2009-2021)、洗手液连续10年(2012-2021)行业市场综合占有率领先;根据Chnbrand发布的中国品牌力指数品牌排名和分析报告,蓝月亮洗衣液、洗手液品牌力指数连续12年(2011-2022)领先。
一直以来,蓝月亮专注全渠道健康发展,致力于为更多不同类型和区域的消费者提供产品和服务。2022年蓝月亮全渠道均实现稳健发展,线上渠道营收实现37.57亿港元,线下分销商渠道营收实现32.53亿港元,同比显著增长19.7%,渠道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效。
得益于不断深入优化线下分销商渠道结构,蓝月亮在全国各省的县、乡、村渗透率持续提升,2022年经销商渠道进一步下沉,实现覆盖全国的全渠道。
而在线上渠道方面,蓝月亮持续巩固传统电商平台的优势地位,同时积极拓展消费新业态新模式。2022年“618”及“双11”购物节期间,蓝月亮再一次在京东、天猫平台衣物清洁品类销量领先。其在新兴电商渠道同样名列前茅,如在抖音平台摘得“双11”衣物清洁品类品牌榜和店铺榜销售额双冠;在快手平台,蓝月亮亦斩获“116心意”购物节衣物清洁品牌销售额榜首。
同时面对市场变化及趋势,蓝月亮积极把握O2O平台增量市场,在京东到家、美团闪购、饿了么、淘鲜达、多点等平台份额稳步增长,实现多渠道动态均衡发展。
2023年《政府工作报告》进一步明确要“全面加强资源节约工作,发展绿色产业和循环经济,促进节能环保技术和产品研发应用。加快传统产业和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,着力提升高端化、智能化、绿色化水平。”绿色环保同样是洗涤用品行业的发展趋势。
作为日化行业龙头企业,蓝月亮兼顾经济发展与环保效益,将“绿色可持续”植入产品研发、生产、销售的各个环节,助力实现“双碳”目标。
据了解,蓝月亮90%以上产品通过了中国环境标志认证,主要洗衣液类产品均通过了中国节水产品认证,并成为行业内首批获得中国绿色产品认证的企业。同时,通过坚持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,蓝月亮于2021年8月获得广州市首张碳标签评价证书。另外,蓝月亮还积极推广环保包装,坚定践行绿色发展理念。
在生产端,蓝月亮重庆工厂和天津工厂先后获评国家“绿色工厂”认证,引入高效能生产设备实现清洁生产,并通过ISO50001能源管理体系认证,目前所有生产工厂均已通过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。2022年重庆基地二期工程建成投产,加码智能制造,推动企业智能化转型和绿色发展。
市场人士认为,2023年中国经济有望领跑全球,在消费市场高速修复的推动下,市场整体增长空间更加广阔。通过深耕多元化产品矩阵,以全渠道发展为助力,蓝月亮有望持续迸发强劲增长动能,引领行业发展。
(本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,信息披露内容以公司公告为准。投资者据此操作,风险自担。)
编辑/方刚
原标题:海南周刊 | 红月亮、黄月亮、蓝月亮……月亮颜色知多少文本刊特约撰稿 沈滔11月8日晚,我国大部分地区可见带食月出的“红月亮”,同时还伴随“月掩天王星”现象。“红月亮”或者说“血月”是怎么形成的?月亮还有其他颜色吗?今天,就让我们
新华社南京11月19日电(记者朱筱、邱冰清)本月19日,一场月偏食在夜空上演,本次月偏食食分较大,达到0.978,非常接近月全食(俗称“红月亮”)。除了“红月亮”,公众在日常观测时常看到“白月亮”“黄月亮”,还能听到“蓝月亮”这一说法,那么
来源:新华网新华社南京11月19日电(记者朱筱、邱冰清)本月19日,一场月偏食在夜空上演,本次月偏食食分较大,达到0.978,非常接近月全食(俗称“红月亮”)。除了“红月亮”,公众在日常观测时常看到“白月亮”“黄月亮”,还能听到“蓝月亮”这
来源:新华网新华社南京11月19日电(记者朱筱、邱冰清)本月19日,一场月偏食在夜空上演,本次月偏食食分较大,达到0.978,非常接近月全食(俗称“红月亮”)。除了“红月亮”,公众在日常观测时常看到“白月亮”“黄月亮”,还能听到“蓝月亮”这
本月19日,一场月偏食在夜空上演,本次月偏食食分较大,达到0.978,非常接近月全食(俗称“红月亮”)。除了“红月亮”,公众在日常观测时常看到“白月亮”“黄月亮”,还能听到“蓝月亮”这一说法,那么,月亮这一常见天体为何能变化出各种颜色?中科
本月19日,一场月偏食在夜空上演,本次月偏食食分较大,达到0.978,非常接近月全食(俗称“红月亮”)。除了“红月亮”,公众在日常观测时常看到“白月亮”“黄月亮”,还能听到“蓝月亮”这一说法,那么,月亮这一常见天体为何能变化出各种颜色?中科
正在下沉市场寻求增量的蓝月亮,遭遇到一道难关。近日,有媒体报道消费者网购蓝月亮洗衣液,到货后发现是“蓝月壳”,事实上,山寨商品不仅仅是“蓝月壳”,网友给出的图案还包括“蓝月液”“篮月亮”等等。对于蓝月亮来说,在下沉市场如何越过山寨商品直达消
"超级蓝月月全食"?蓝月亮到底在哪呢?关于蓝月你们都理解错了?昨天的"月全食"想必大家都看了吧,而据专家们的说法昨晚的月亮可不仅仅只是月全食,而是"超级月亮、月全食和蓝月"三合一,"超级月亮和月全食"都能理解,那么"蓝月"是什么意思呢?原来
原以为买的是蓝月亮,收到货却发现是“蓝月壳”。河北廊坊一高校女生在宿舍拿出网购的洗衣液,引得室友哈哈大笑。10月11日,网上一家售卖“蓝月壳”洗衣液的商家告诉记者,不是只有大品牌才好用,支持试用,不满意可退货。女生欲购蓝月亮却收到“蓝月壳”
一年一度的中秋节如约而至,由蓝月亮独家冠名的2021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秋晚会、2021年湖南卫视蓝月亮中秋之夜将于今晚与大家见面,届时将为全球华人带来多元化的视听盛宴。这也是蓝月亮连续第8年携手央视和湖南卫视打造两台晚会,并在晚会播出期间送
北京时间10月31日晚,10月第二轮满月——“蓝月亮”现身天宇,引发广泛关注。提起“蓝月亮”,“洗衣液吗”“只听过洗衣液或洗手液”,这是广州一些市民日前在接受南都N视频街头采访时给出的第一印象,对于天文现象“蓝月亮”,他们基本都是首次听说,
就在2020年10月31日的今晚,一轮较为罕见的“蓝月亮”即将在夜空中闪亮登场。那么,“蓝月亮”是说月亮会变成蓝色的吗?又为什么说它少见?更令人好奇的是,民间有着“蓝月亮”预示着灾难的说法,这是真的吗?带你解开谜团~“蓝月亮”不蓝首先,天文
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已经过去,期间各台精彩纷呈的“中秋晚会”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。尤其央视中秋晚会和湖南卫视中秋晚会可谓是再度霸屏,多个话题词登上微博、抖音等社媒平台热搜。智通财经APP关注到,在这两台秋晚的背后,蓝月亮(06993)均是独家
3月28日,蓝月亮集团(HK06993)发布2022年财报。2022年,在原材料成本上涨、各地因疫情管控关闭销售终端、物流延误受阻的情况下,蓝月亮集团顶住压力,仍保持销售增长和毛利率稳定。蓝月亮集团2022年实现营业收入人民币约67.85亿
3月28日晚间,蓝月亮集团(6993.HK)发布2022年全年业绩公告。公告显示,2022年蓝月亮录得收入约67.85亿元人民币,同比增长约7.7%。经调整EBITDA约12.56亿港元。此外毛利率也由半年的53%,上升至全年的57.8%。